第 379 期
內容監制:唐蜀春 頁面監制:余歡 欄目主持:馮珊 編輯:馬麗紅
第 379 期
“龍頭拐杖”托起雕刻夢想
中國木雕,分布極廣,由于各地的民俗文化、資源條件、取材和雕刻工藝不同,形成了諸多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流派。黃楊木雕,是浙江地區的漢族民間雕刻藝術之一,依托黃楊木的木質光潔、紋理細膩、色彩莊重的自然形態進行創作,其作品深受群眾喜愛。在重慶彭水也有一位黃楊木雕工藝大師,他叫周宮平。
與專職的工藝大師不同,今年50歲的周宮平,是一位政府機關的工作人員,1991年從西南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畢業后從政,官至處級。因為喜歡雕刻,在這條路上,周宮平已經走過了30個年頭。談起與木雕結緣,周宮平說,這還得從他的父親說起。
“剛剛參加工作那年,我回到家里,看到為了整個家操勞的父親,頭發白了,走路也蹣跚了,于是準備送他一份特殊的禮物?!敝軐m平的父親是一位木匠,受到他的熏染,周宮平小時候也喜歡動手搞點雕刻。為了給父親一個驚喜,回到單位,周宮平就找來木板和工具開始琢磨,并在父親節前雕刻出了自己人生當中的第一件作品——龍頭拐杖?!案赣H收到我的禮物后非常高興,他夸獎我雕得好,同時也希望我繼續干下去?!?/p>
拜師中國工藝美術大師
帶著父親的期望和鼓勵,周宮平一邊工作一邊學習雕刻。沒有美術基礎,就買來美術教材自學;不懂雕刻手法,就參加各種藝術博覽會參觀學習。漸漸地,周宮平的名氣在當地傳開了。
“有了名氣以后,彭水烏江奇石協會就邀請我給他們雕刻奇石的底座?!敝軐m平說,正是有了這樣的機會,他才接觸到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柯愈勄。
“2009年,在彭水的烏江奇石展覽會上,擺放奇石的底座引起了柯老師的注意,他問是誰雕刻的,于是協會的工作人員就介紹我們認識了?!睆拇?,周宮平就開始向柯愈勄請教,并于2012年2月拜師在他的門下,正式學習黃楊木雕雕刻技藝。
以鳥為題創作木雕作品倡導環保
自從拜師學藝后,周宮平就一直潛心學習,努力鉆研。因為長期從事基層工作,他發現,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農村的生態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破壞,小時候經常見到的諸如麻雀、喜鵲等鳥類都在不斷減少。為了警醒人們要愛護鳥類,保護環境,愛護地球,于是,在雕刻當中,他就以鳥為主題,以枯枝敗葉為載體進行創作。
“這個木雕作品,我叫它《呵護》,描述的是一只幼鳥依偎在父母身旁,但它卻總是不安,既怕呼嘯的子彈穿過胸膛,又恐鋒利的斧頭砍去參天大樹。公鳥一直警戒著四下探望,而母鳥卻平靜,因為它實在是累了,想好好地休息一下,可是,樹呢?”指著一幅作品,周宮平闡釋著它的寓意。
如今,周宮平的黃楊木雕作品大大小小也有40多件,并相繼獲得了各種獎項。其中,作品《秋語》在第52屆全國工藝品交易會上獲得2017年“金鳳凰”創新產品設計大獎賽金獎。眾多的榮譽和精湛的技藝,引得大家都向他伸出了大拇指,但他卻說,自己還要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創新,他希望能夠像柯愈勄大師一樣為中國民間工藝的發展和傳承貢獻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