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2 期
內容監制:康延芳 頁面監制:李輝 欄目主持:張譯文 編輯:張李波
第 382 期
外來巧媳婦:義無反顧嫁入大巴山 用電商帶動村民致富
在城口縣廟壩鎮石興村,39歲的錢建霞一天中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在網上張羅著怎樣才能把更多父老鄉親的農產品賣出去。
“我們城口的土特產品太多了,除了名氣大的老臘肉、山地雞、蜂蜜,富硒玉米、洋芋等都是好產品……”如果不是專門問起,很難相信眼前說著一口地道方言的錢建霞其實是嫁到城口的江西媳婦。
2006年,錢建霞嫁給了石興村村民龐佑政。記得十一年前第一次來城口時,“窮”是這個縣城留給她的第一印象。
“路特別難走,光是從重慶到縣城,就要折騰快10個小時,更莫說到我們村了?!卞X建霞搖了搖頭,“看著這個地方,我爸媽特別反對我嫁過來,只是最后還是拗不過我?!?/p>
當時,村里的年輕人都紛紛南下打工,錢建霞夫婦也不例外,可2014年,他們毅然決定回鄉創業?!耙环矫媸遣幌胱尯⒆赢斄羰貎和?,另一方面,城口的發展超出了我們的想象?!?015年,恰逢城口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錢建霞在當年11月參加了城口第一期農村電商帶頭人培訓。
錢建霞沒有猶豫,經過一多月的籌備,廟壩鎮第一家農村電子商務服務站于2016年1月9日正式開門營業,而錢建霞也正式成為了農村電商老板,主要銷售本村的農特產品。
不過,在實際運營中,錢建霞也吃了不少虧。比如因為技術不熟練而違規操作,產品被電商平臺下架;因為炒貨的火候沒有掌握好,炒糊了之后只有自己家里人幫忙吃掉。最初賣鮮筍,講好的是一斤,拿回家過秤,只有8兩。還有一次上山收購土雞蛋,當時沒注意結果發現20多個都壞了。吃一塹長一智,為此她專門去跟當地的老人請教,不斷摸索中錢建霞也練就了采購的“火眼金睛”?!半m然現在我的銷售額只有幾萬塊,但現階段我不求高利潤,更重要的是先建立好的口碑和品牌?!?/p>
通過錢建霞的電商渠道,當地村民家里的農產品不愁賣不出去了,接下來,她打算從零售轉到批發,因為,只有走量才能真正幫農戶增收。
“漢子”巧媳婦:一雙老繭手 四年摘下“貧困帽”
不到一米六的身高,長長的黑發綁在腦后,如果不是翻開看那雙布滿老繭的手,也許你很難想象,這樣一個柔弱的女子,打野板栗、采竹筍,挖草藥,硬是在四年里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甘在榮是城口縣嵐天鄉紅岸村的建卡貧困戶,最初這個家庭被認定為貧困戶時,不少人都不相信這戶人家能脫貧——家里的主要收入就只有甘在榮的丈夫每月在外打工寄回來的兩三千元,更大的問題是,后來因為受傷,丈夫只能在家休養。一雙兒女分別上大學和高中,一年的學費和生活費加一起要五六萬,還要照顧年過八旬、體弱多病的公婆。
“說不累是假的,可生活必須要繼續??!”此時的甘在榮暗暗給自己加了把勁,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種了四畝莊稼地,喂了5頭牛、20只山羊、120只雞、3頭肥豬以及5桶中蜂、7條狗。
為啥要一下子喂7條狗?甘在榮笑了:“只要不是農忙的時候,我也會經常到山里采些草藥和野生果子,可山里野豬多啊,有這些狗跟在一起,就不用擔心防不過來了?!?/p>
甘在榮算過,這7條狗一天要吃掉兩大桶糧食,相當于兩頭豬的食量,可關鍵時刻,狗卻可以跟她一起對抗山里的野豬。2015年下半年的一天,甘在榮去后山采草藥時,一頭野豬突然竄出來襲擊她,眼看躲不過野豬的第二次猛撲。這時,這群狗沖過來和野豬撕咬在一起。最后,甘在榮和7條狗協力將野豬制服。
除了種地喂豬牛羊,甘在榮還種了十多畝板栗、60多棵核桃樹。農活忙完,她還會上山打野生板栗、采竹筍,挖野生中草藥。早上六七點出發,帶上飯食,在連綿的大山上,轉一整天。鄰居評價她說,“她就是個‘女漢子’,那雙手比我們男人的手還糙?!?/p>
“等孩子們都工作了,我們就下山住新房,孝敬好爸媽,相信日子會一天比一天好!”甘在榮笑著說。
巧媳婦聯盟:互幫互助 姐妹齊心一家親
“明天哪些姐妹有空,我們帶上留守兒童一起去看望宋傳平小妹妹喲?!背强诳h河魚鄉社區婦聯主席陳天容在“社區巧媳婦姐妹連心橋”微信群里發出這樣一條倡議信息后,很快幾名“巧媳婦”就報名了。
宋傳平是河魚鄉社區一名年僅16歲的花季少女,但因幼年時曾患小兒麻痹癥,現在生活自理都困難,社區婦聯得知這一情況后就經常去看望她。
“我們來除了鼓勵孩子外,更重要的是安慰孩子的媽媽及家人,希望通過情感互慰讓他們樹立生活信心?!标愄烊菡f。
去年6月,為推動群團改革工作,陳天容建了“社區巧媳婦姐妹連心橋”微信群,最初成立巧媳婦互助組時只有11名婦聯執委,后來隨著活動的開展越來越多的姐妹加入了進來,現在已近百人了。
在隨時關注微信群互動的同時,陳天容也不時瀏覽著朋友圈,“有些人有困難但不愿麻煩大家,也需要我們的通過各種方式去了解,沒有在群里說的也會私下去了解與溝通,提供必要的幫助?!?/p>
通過“社區巧媳婦姐妹連心橋”微信群,姐妹們之間的聯系更為密切了,有問題一起想,有事情一起幫,哪家有困難了,大家一起出出主意,相互搭把手,效果事半功倍。
“我們走到哪兒都有人為我們豎起大拇指,就連當時不看好我們這群‘婆婆客’的男人們現在也對我們刮目相看了。我們這個互助組隨時都在互助,只要哪家需要吼一聲就行了?!鼻上眿D成員汪勝平笑著說。
這群巴山巧媳婦只是城口脫貧攻堅中的一個縮影。無論是外來媳婦還是本地媳婦,這片位于大巴山深處的家園,正在快速蛻變著,未來還將有更好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