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76 期
內容監制:唐蜀春 頁面監制:張譯文 欄目主持:馮珊 編輯:羅昊
第 476 期
一條小路連著兩家人
渝北區茨竹鎮新泉村有一條彎曲小路,小路一頭住著姓吳的一家4口,其中妻子和兩個兒子都是殘疾人;小路的另一頭住著一位老人,老人肢體有殘疾。原本兩家人出行都不需要走這條小路,因為這條路彎曲狹窄坡度大,加上路面坑洼不平,非常難走。平日里,即便行動敏捷的年輕小伙,都寧愿繞道而行,更不必說是兩家都有出行不便之人,久而久之,這條路幾乎就成了一條雜草叢生的廢棄小路。
然而,為了幫助小路另一頭的殘疾孩子,小路這頭的殘疾老人經常通過這條路去到孩子家里,三年如一日。這條路不僅成了兩家人日常通行之路,更是成了兩個殘疾家庭的愛心紐帶。
“吳文健,你在屋沒有?”在距離一棟水泥房子還有100米的時候,殘疾老人邊走邊扯著嗓子喊?!班嚴蠋焷砹搜?,你昨天給我布置的數學作業我做完了,今天我想學習寫字?!卑殡S著含糊不清的咿呀聲,一名男孩坐著輪椅出來了。
殘疾老人名叫鄧林明,肢體4級殘疾,曾是同仁小學的一名民辦教師。1984年,因年齡較大和身體狀況等原因,鄧林明轉行從事保潔工作,后來退休在家。
15年前,小路一頭的吳家前后生了兩個孩子,很不幸的是,兩個孩子都遺傳了母親肢體障礙的特性——不能走路。吳家原本就是殘疾人家庭,現在又多了兩個殘疾孩子,這對生活本來就拮據的吳家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眼看著孩子一天天長大,已到了上學年齡,但因身體原因,去學校必須得有父母陪同照顧,為此,父親吳長生不得不讓兩個孩子輟學在家??吹竭@種情況,退休后住在小路另一頭的殘疾老人鄧林明決定幫他一把。
“我年輕時教過書,有一定的教學經驗,現在在家也無事可做,就給吳長生商量,我免費上門去給兩個孩子上課?!编嚵置髡f,由于孩子們從小就和他認識,所以鄧林明剛表明自己的想法就得到了吳家的同意,吳家父親吳長生更是對鄧林明感激不盡。
語音手勢相結合 26個字母教一年
達成共識后,鄧林明回到家里,翻出了以前教學用的小學課本,拄著拐仗就來到了吳長生家。原本對教學信心滿滿的鄧林明第一堂課就犯了難?!皟蓚€孩子都不善于表達,他們說話我基本聽不懂?!编嚵置髡f,為了有效溝通,他決定加入手勢進行教學?!拔医o他們約定,如果聽不懂就搖手,如果疲倦了就把手側放在臉上做睡覺狀?!睗u漸地這一老兩小就有了默契。
解決了溝通問題,教學工具和書籍又成了教學路上的一道攔路虎?!皡羌姨щy,根本就沒錢去購買書籍和教學用具?!庇谑青嚵置髯约撼鲥X給孩子買了書包,他把相關情況向當地村委會匯報,并向鎮殘聯申請學習用品。在鎮殘聯的幫助下,孩子們的書本、黑板等學習用品得到了解決。
隨后,鄧林明從基礎的漢語拼音入手,帶領孩子們學習?!癮、b、c……這26個字母,我整整教了一年他們才學會?!编嚵置髡f。
三年如一日 教會殘疾兒童百余字
教完了拼音字母,鄧林明又開始教他們寫字識字。在第一節識字課上,鄧林明送給孩子們三個詞——努力、感恩、堅持,雖然孩子們還不完全明白這幾個詞的含義,但他們學得格外認真,將這三個詞一遍又一遍地寫在本子上,并牢牢記在了心里。寥寥六個字,寄托了鄧林明對兩個孩子的深切期望。
從那以后,只要不是雨天,在這條又窄又長的小道上總會看到一個步履蹣跚的身影,那就是鄧林明。如今,鄧林明把自己的時間安排得緊緊的,每天吃過早飯后就走到小道的另一頭給孩子們上課,解答孩子們的疑問。如果遇上雨天路滑,考慮到安全問題,鄧林明就在家看孩子們做的作業或者備課,每周都能保證孩子們有3天的學習時間。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學習之后,吳家兩個孩子學會了100以內的加減法和100多個漢字的拼讀寫。
“感恩,這是我學會的第一個詞語,我感謝鄧爺爺,是他教我們讀書識字,現在我會背唐詩會做算術題?!闭f話間,兩個孩子臉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八旬“老師”的心愿 希望更多的人來關注孩子
今年80歲高齡的鄧林明,還一如既往地往返在那條崎嶇小路上,只要孩子們需要,他就會堅持下去?!拔乙彩且幻麣埣踩?,深知殘疾人的需要。這兩名殘疾兒童家庭情況特殊去不到學校,但我希望他們也能像正常的孩子一樣,在該獲取知識的年齡擁有學習的權利,讓來自社會各方面的關愛去激勵他們奮發堅強,這才是真正為他們續接‘折翼’的康復良藥?!编嚵置髡f,這樣,殘疾孩子就能載著理想和正常孩子一起在祖國的藍天下飛翔,以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樂觀心態去開啟人生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