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30 期
內容監制:孫柯 頁面監制:鄔德春 欄目主持:林楠 編輯:譚周
第 730 期
2017年4月,華龍網報道了《大山里的留守女童足球隊》,講述了她們閃閃發光的足球夢。此后,重慶石柱縣三河小學女子足球隊獲評2017年度“感動重慶十大人物”特別獎。
五年過去,一座座在比賽中贏得的獎杯經由黑暗漫長的穿山隧道,被送到這所偏僻的山區小學。
而這些金燦燦的獎杯,也成為這群山里的女孩們走出莽莽大山、進入大學的“通行證”。
今年女子足球隊首批隊員高中畢業,8月,喜訊傳來。她們中7人通過技術高水平運動員或體育單招進入同濟大學、遼寧大學、成都體育學院、贛南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等高校,還有兩名隊員在高考中考上了四川農業大學、四川外國語大學。
01 逆襲,“水軍”竟成了黑馬!
渝東褶皺的山脈將石柱三河小學與重慶城市的熱鬧分隔開來。學校對面的炸串店、文具店和小賣部已是門簾緊鎖。
“好球!壓上去,壓上去!”“傳身后!走邊路!”校園里傳出稚氣而激烈的呼聲,打破了這條街的寧靜。
每天早上6點,在學校那塊由深淺間隔的人工草地鋪就的7人制足球場上,三河小學女子足球隊的小隊員們準時集合開練。
不論天氣多么炎熱,足球帶給她們的快樂都不會打上半點折扣。即使下場之后一個個都像剛從水里撈出來似的。
脫下足球襪,會看到她們結實的小腿都曬成了黑白分明的兩截。每個小女娃都頂著一張黝黑的臉,除了有蟲斑的地方一塊塊泛著白。
“守門員保持好姿勢!”場邊一位留著短發高高瘦瘦的女孩不時做著場外指導。
她是李穎,今年以單招體育特長全國第一的成績考進同濟大學,是三河小學女子足球隊首批隊員,守門員位置。
1.69米的身高,體重卻只有100來斤,第一眼看上去更像是學舞蹈的。和印象中的守門員比起來李穎確實有些“嬌小”。
“比起我們當年,她們現在訓練條件已經好很多了?!币慌哉f話的人是馬星,從三河小學到西南大學附中,和李穎當了八年隊友,今年考上成都體育學院。
球場上,馬星輕松地給學妹們演示帶球過人的動作,步法矯健,身姿輕盈。
李穎(左)和馬星
“學校的場地不完善,球的摩擦大,更容易受傷?!瘪R星說,曾經有段時間操場是一塊水泥地,學生從上面跑過,總是揚起灰塵,摔下去常常是鼻青臉腫。
“當初她們又黑又瘦,哪里像現在這樣?!苯叹毼盒」饣貞?,最開始大家都不懂球,更別說科學訓練。摔了又爬起來,爬起來又栽個跟頭,有的人摔破了膝蓋,眼淚流下來,“頭一甩就忘掉了”。
聽著昔日的教練說起這些,兩個已是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不好意思起來。
當時誰都沒想過,這支“水軍”成了“黑馬”。
02 加油,初上“戰場”的少女們!
一個勵志電影般的故事,在球隊成立這一天就拉開序幕。
2012年,當過20年體育老師的孫曉鳴調任三河小學校長(現已調任其他學校),便開始著手把足球作為學校的發展特色。
那時三河小學最出成績的體育項目是排球,不少人問他,“為什么要搞足球?”
孫曉鳴記得很清楚,他是這樣回答的——
“籃球和排球對身高有要求,咱們農村孩子個頭普遍偏矮?!?/p>
“足球是一項低門檻的運動,不需要多少器械,場地大與小都可以練?!?/p>
“最重要的是農村孩子能吃苦、體力好,容易培養出好苗子?!?/p>
2014年4月,球隊首次出征,參加縣里的小學生女子組比賽。沒有拿到名次,后來一打聽,全縣倒數第二名。
2015年,這支由農村女娃組成的足球隊,第一次在全市校園足球的比賽上嶄露頭角,戰勝城區多個強隊,一舉奪得全市冠軍。
從左向右:李穎、秦芙蓉、譚鑫焱、馬鈺麟、田媛嬋、陳相伶、馬紅、陳宇婷、李春菊、陶思阡、馬玲巧、馬星
“記得烏龍球,記得我們落后,也記得最后反超!”李穎是當時的守門員,她永遠都忘不了。
“加油,加油!”孫曉鳴回憶,現場的助威聲此起彼伏,全是市區小學的親友團。
“又是送水,又是紅牛?!奔议L們拉著橫幅,喊著口號,彩旗飄飄。
而三河小學隊這邊卻是孤零零的。
“孩子們有些放不開,怯場?!睂O曉鳴記得很清楚,上半場結束直接被踢了個2:0,把好幾個娃娃打懵了。
半場休息,孫曉鳴有些坐不住,趕緊去給在更衣室垂頭喪氣的孩子們做心理輔導?!拔覀冏约罕旧砟茏叩竭@里就不容易,就是成功了。放開去拼,這么多隊,你們看看農村學校有幾個?”
在全場比賽結束前最后十分鐘,三河女足開始扭轉局面,連續進球。最后竟一口氣打崩了對手,連進4球,以5比2戰勝了對方!
可以說,正是這一次比賽,給她們的人生帶來了轉折。
比賽結束后沒幾天,李穎、馬星和其他7個孩子紛紛收到了西南大學附屬中學拋出的橄欖枝。
03 關于未來,路就在她們腳下!
去城里讀書到底好不好?誰都不知道。去,有更好的教育條件見更大的世面;不去,留在家里有個照應。
但就像踢球一樣,門就在前方,這一腳能否破門,只有試了才行。
“當時只有一個女孩沒有選擇去城里讀書,原因是父母希望她留在身邊?!崩罘f說,再后來就漸漸和隊里的其他女生聯系少了,至于今年有沒有考上大學也無從得知。
或許“命運”就是這樣,有時選擇比努力更加重要。
孫曉鳴也明白,如果說足球是一扇門,自己能做的只是盡力將更多的孩子送到門口,出了門之后的路,需要孩子自己去走。
去城里讀書前,他特地把大家召集起來,叮囑她們,“你們去了要團結,就像在球隊踢球一樣彼此照應……”
小學時的李穎
剛剛進城的女孩子們,總是有些不適應。
“訓練的時候,只有我們三河小學上來的娃娃第一次知道,原來踢足球要寫訓練筆記,還有專門的比賽影像分析?!暗谝淮未韺W校去踢比賽,回來看錄像,原來自己守門是這個樣子?!?/p>
初二升初三有段時間,馬星因為練習足球,文化課上總是跟不上趟。以往總是最早到達訓練場地的她,出現了好幾次遲到早退。
“也想過放棄足球,但是又舍不得?!瘪R星調整了心態。
這群孩子中也有幾個通過高考順利進入大學,比如陶思芊考上四川外國語大學,譚鑫焱被四川農業大學錄取。
“踢足球是一條不同的路,但這條路不是每個人都能走得通?!崩罘f說道。
比李穎大一屆的學姐馬慶林,也是通過足球從重慶市第37中高中畢業,考入上海體育學院,通過該學院和上海申花足球俱樂部的考察和試訓,加入上海申花上體女足隊。
孫曉鳴做了一個粗略統計,當時那個年級畢業的孩子有多少女生讀了高中?今年又有多少考上了大學?
“10個人當中有2個走出來就很不錯了,當時那批學生在初中畢業之后很多都進入了職高?!睂O曉鳴說,女子足球隊9個孩子,7個人今年都順利考上了大學。
現在孩子們但凡回到石柱,都要去孫校長家坐坐,嘮嘮生活和足球。
04 踢球吧!少女
如今三河小學操場邊的榮譽室,是學校把原先的會議室用隔板生生隔出來的。榮譽太多,很多獎牌都被重疊起來放在角落,“重磅”的全國獎,則被擺在球隊的諸多大合影下。
三河小學校長代德華說,孩子們讓他更堅定了發展校園足球特色的信心,三河小學七年來先后向上級學校輸送足球人才70名。今后,希望能為國家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足球后備人才,讓孩子們強健體魄,培養品德,拓寬成長成才的道路。
這支“冠軍收割機”的步伐還沒停,堅韌的足球姑娘仍在努力踢出新的故事。
12歲的王璽媛是現在三河小學女子足球隊主力,她很享受抬腳、一記勁射、進球這種“一氣呵成的感覺”。
王璽媛
在教練眼里,場上王璽媛是拼搶得最“兇”的那個,但你喊她讀書可能就提不起這么大勁。
“你家在哪里?”
“山上?!毙…t媛說得很小聲。
王璽媛的媽媽平時要在家照顧弟弟,爸爸去縣城打工。每天早上,小璽媛五點鐘就從家里出門,山里的小石頭都是她練腳的好東西。
“除了足球,還想干嘛?”
“想跳舞?!毙…t媛看向一旁,或許是有點害羞了。
“你的偶像是誰呀?”
“C羅!”王璽媛立馬提高了好幾個音量,脫口而出。
想了幾秒又冒出個名字,她說:“還有譚斯琪!”
2019年6月8日晚上9點,中國女足在雷恩的羅扎公園球場亮相本屆女足世界杯,來自石柱三河小學女子足球隊的譚斯琪和其余5名隊友,成為了那場比賽的護旗手。
隨著國際足聯的公平競賽曲響起,站在右側第二位的譚斯琪和隊友們一樣,戴著綠色的帽子、穿著綠色的球衣和藍色的球褲,緩緩將印有“FIFA”字樣的國際足聯旗幟送入了球場內。
教練總會給她們說,譚斯琪去過法國著名的克萊楓丹足球訓練基地訓練,和中國女足運動員王霜合過影,去看過課本里的埃菲爾鐵塔……
這些,都記在12歲的王璽媛心里。
李穎和學妹們
8月20日,是孩子們去青島參加足球夏令營的日子,提前一天她們就在宿舍開始收拾行李,她們當中很多都是第一次離開石柱三河鎮。
李穎、馬星這批孩子也將陸續踏上新的求學路。
去青島意味著什么?對這群平均年齡10歲的女孩子而言,沒有人能說得清。
她們想去青島的理由很直白:“可以坐飛機”“青島有海鮮”“想看看他們那邊的訓練和我們有什么不一樣”“去了青島是不是也有機會像學姐一樣上大學”……
或許現在的她們還似懂非懂,關于“出路”與“足球”的聯系到底是什么?但她們知道,不能走出大山,也許就考不上大學,永遠也見不到埃菲爾鐵塔……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邱小雅 余文欣/文 張質/圖 林楠/主持